近年来,玉溪市按照“保护第一、治理为要、科学规划、绿色发展”的总体思路,坚持一湖一策、精准施策,打好新时代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,抚仙湖、星云湖、杞麓湖保护治理亮点频现。
精细护理抚仙湖
空间管控严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336平方公里、保护岸线66.82公里,编制《抚仙湖保护与科学利用专项规划(2018―2035)》,实施“多规合一”。
系统治理实。2017年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,一次性启动15.17万亩“森林抚仙湖”建设,一次性启动环湖剩余2.2万人生态移民搬迁,一次性截污治污实现全覆盖。
面源防治广。径流区生态敏感地带划定为禁止养殖区,5.8万亩耕地实施休耕轮作。
执法监管硬。对环境违法行为“零容忍”,全面禁止游泳,利用“钉钉河长通”App,实现河(湖)长制责任人巡河、整治全覆盖、全监督。
产业结构优。调优一产:以田园综合体为主发展绿色生态农业;退出二产:径流区内工矿企业全部退出;发展三产:围绕国际旅游城市、国际会议中心城市、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定位,大力发展绿色、生态和大健康产业,实现生态惠民、生态利民、生态为民。
2020年4月,自然资源部推荐11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,抚仙湖名列其中。
精准治理星云湖
构建生态屏障,实施一级保护区1500余亩土地退田和431户房屋退房工作,建设星云湖国家湿地公园,着力修复生态。
深化河湖长制,将河湖库渠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,河(湖)长责任制工作从“见河湖长”转入“见行动”“见成效”。
有效削减污染负荷,综合实施内源污染削减、环湖截污、外流域补水、矿山修复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,流域污染负荷逐步削减。
全力脱劣攻坚,找准污染成因,实施水体达标三年行动,采取超常规措施,确保脱劣目标实现。
2020年1至9月,星云湖湖心水质综合评价为V类,与去年同期相比总磷下降61%,总氮下降13%,富营养指数下降6%,为2003年以来最好水质。
精确调理杞麓湖
强化依法治湖,建立湖泊监管执法联动机制,开展“清四乱”大排查整治工作,排查整治杞麓湖一级保护区“四乱”问题105处。
推进系统治理,按照“面山生态圈整治、城乡污染圈防治、农业面源污染圈治理、湖滨带生态圈修复、内源污染圈削减”思路,推进全流域系统保护。
调优农业结构,深入实施节水灌溉、减肥减药工程和有机肥替代行动,推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,调整优化沿湖产业结构。
加强生态保护修复,引入社会资本参与,实施“以鱼抑藻、以鱼控草、以鱼净水”生物治理。建设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,白鹭、燕鸥、红嘴鸥等珍稀禽鸟重回杞麓湖怀抱。